成长的烦恼
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,现如今,经历了课改洗礼的我们,在改革的波峰浪谷中磨出了棱角,磨出了锐气,磨出了斗志,磨出了智慧。回想当初,当课改的春风在我们还没有作好准备的时候扑面而来之际,作为课改的参与者,我们懵懵懂懂地闯了进去,随着大流磕磕绊绊地前行。一路上,我们被动地往前挤,却并不完全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走这条路,更不知道前面会有怎样的风景等着我们。我们彷徨,我们迷茫,不知道路在何方。在成长的路上,我们如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一样产生了无尽的烦恼,却又无从问起,只能自己边走边思索。伴着课改的脚步,我们实践着,摸索着,眼前竟然明朗起来,清晰起来。
一、我是谁?
我是谁?我是教师,我是知识分子,我是人人敬畏的师长。我是权威,我是圣贤,我是知识的化身。带着这样一种定位,稚嫩的我信心百倍地踏上了三尺讲台,行使着一个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义务。我“告诉”学生是是么善,什么是恶,什么是美,什么是丑;我“告诉”学生应该干什么,不应该干什么;我“告诉”学生老师的话就是圣旨,谁要违抗那就是不敬······可是,我渐渐觉得,在这些小大人面前,自己的话并不是每一句都是绝对正确的;在知识大爆炸的新时期,自己知道的并不是最多的;面对我的师道尊严和咄咄逼人,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买账的······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:“我到底是谁?”在新的课程标准里,我终于找到了答案:我是一个普通人,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,是值得学生信赖的大朋友,我没有权力对学生指手画脚,因为,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。不知不觉中,我摈弃了陈旧的教师观,逐渐清晰地认识了自我,摆正了自己的位置。于是,课堂上,我多了一份谦逊,把倾听学生的见解当作一种享受;课间,我多了一份温和,把与学生在一起游戏、歌唱当作生活的调味剂;面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,我多了一份耐心,甘做路灯和手杖,引领他们蹒跚前进······在这种新型的角色体验中,我更多地品尝了教学的乐趣和优雅,收获着成功和喜悦。
二、我教什么?
我教什么?不就是教书吗?语文书就是我全部的教学内容呀!编者费了那么多心血编制教材,我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教材中的知识技能。可是,慢慢地,我感觉这样的“教书”生活十分无趣,就如一个人蒙上眼睛在一个圆圈里漫无目的地转啊转啊,路线一成不变,方向一成不变,转得头昏眼花,却不知道何年是个头。打开《课程标准》,上面赫然写着 “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”,“自然风光、文物古迹、风俗民情,国内外的重要事件,学生的家庭生活,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”。仔细想想,从古到今,哪一个国家只使用一本教材?教材变了,社会不照样出人才?可见语文书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教材,它只是我们教学的一个范例,是学生学习生涯的沧海一粟啊!教材的编排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和弹性,为教者留有开发、选择的空间,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,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。舔尝了柳暗花明的惊喜之后,我便不再死抱住语文书不放了,在教学书本内容的同时,我更注重学生搜集信息、积累知识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,并指导学生举一反三,灵活运用;我积极地开发各种资源,巧妙地把蕴藏在我们身边的自然、社会、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融入课堂,为课堂教学引进了鲜活的源泉。这样的尝试让我看到了语文课堂的强大生命力。
三、我该追求怎样的课堂?
我该追求怎样的课堂?一言堂,唯我独尊,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。小组学习、合作学习,是新课改以来最时髦、使用频率最多的词语之一,在各种观摩课、示范课中,它成了新课改的代名词,成了帮助教者取得赞誉的最吃香的法宝。于是,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也频繁地出现在我的课堂里。于是乎,学生变得“活跃”起来,就连平时一言不发的学生也加入了讨论的行列,叽叽叽喳喳喳,每个人的脸上都漾出了笑容,大概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“乐学”教学所带来的显著效果吧。可是,我渐渐地发现,学生在看似热烈的讨论中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,能说出点道道来的还是那么几个“能人”。这种小组学习、合作学习适合每一篇课文、每一个问题、每一个教学环节吗?动不动就讨论,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静下来思考,反而变得浮躁了,这样的学习有效吗?显然,答案是否定的。盲目追求时尚让我们走了一段弯路,所幸的是我们及时地发觉了,在反省中,我们发现,错的并不是这种学习方式,而是操作者。我们给它披上了一个热闹的外壳,以为这就是所谓的课改,以为课改就是一味地摈弃旧的事物,用全新的东西取而代之。我们忘记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,忘记了古人“弃其糟粕、取其精华”的思想精髓,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旧的学习方式一棍子打死,却落得个“邯郸学步”的结果。
在清醒之后,我们在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、乐于探究、勤于动手,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,获取新知识的能力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”理念的引领下,我们把教材当作一个平台,创造性地用好教材。我们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,大胆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,把情景教学法、我当小诗人、创作格言等学习方式引进课堂,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,把课堂还给学生,语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。我们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交替在一起,个性化阅读让学生“与文本对话”,潜心会文,在品词析句、咬文嚼字中有所发现,有所认识,有所感悟,从而积聚了足够的“谈资”,尽显“个性化阅读”之风采。学生学习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,独到的见解、独特的感受自然而然喷涌而出。我们追求师生间的平等对话,让学生呼吸自由的空气,体验学习的快乐。学生的心灵放飞了,个性张扬了,他们兴致勃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了。我们让语文课堂回归了生活,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生活中感悟、内化,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主体的终身发展。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,我们惊喜地发现,语文教学仿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,语文课堂有序而又灵动。
新课程改革让我们在困惑中思考,在思考中成长,在烦恼中成熟。感谢新课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