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<  < 2011 - >  >>
1 2 3 4 5
6 7 8 9 10 11 12
13 14 15 16 17 18 19
20 21 22 23 24 25 26
27 28 29 30




谈理想

 

记得女儿上初中的时候,有一次问我:“妈妈,我长大了干什么?”干什么呢?我一时竟说不上来。小时候老师问我们这个问题的时候,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回答:解放军、医生、老师……看到老师倍感欣慰地微笑,点头,我们知道自己答对了。当自己做了老师,问学生这个问题的时候,我们希望学生个个长成参天大树,谁也不希望辛勤耕耘后看到的是一片灌木丛或者野草(尽管我们一直在为野草惊人的生命力而赞叹)。“你自己想干什么?”我把问题抛回给女儿。“不知道。”女儿茫然地摇头。“具体干什么现在还说不准,你当前能做的就是读好书,念大学的时候选了专业,就大致能确定干什么了。”我只能这样解释。

转眼女儿进入高中近一年了。近期对我买的尹建莉的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》一书非常感兴趣,星期天回来一有空就看,我才看了几页,她倒已经看完了。埋头看书的时候,她会不时冒出一些问题:“妈妈,孩子问家长小孩是怎么来的,你会怎样告诉他?”(这种问题是小孩最爱问的,她从小学到中学已经问过N次了。)“胳肢窝里钻出来的。”我按照惯例回答。“你这样说是不对的,应该如实回答。”她遗憾地摇着头……“妈妈,我发现你很多教育方法是不对的。”面对她的批评,我只能虚心接受。

昨天晚饭后,我们俩一起散步,给她外公和爷爷买了面包(两人要到上海看世博),顺便给她买了个小蛋糕。回家的路上,她说:“妈妈,我想当心理专家。”听口气不像说着玩的。“很好啊!”突然知道女儿有了明确的志向(尽管不一定会实现或者以后还会改变),我有点高兴,又觉得奇怪。“怎么会想到当心理专家的?是因为看了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》这本书吗?”“嗯。做了这个职业可以研究人的心理,并且有相对闲暇的时间来教育孩子(她以为心理专家都是自由职业,不必循规蹈矩上下班)。”“有好多人不会教育孩子。大阿姨(我家一个亲戚,幼儿园老师)对点点(刚上苗苗班)的教育方式就不对。”“说说看。”“今天我们和点点一起玩,她不小心摔破了膝盖,没有哭,也不肯回家去,她说妈妈知道了会骂她的。”女儿对此似乎很不理解。“看来阿姨对点点太严厉了。”我感觉到了问题不简单。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,小孩子受到伤害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告诉妈妈,以得到母亲的抚慰。点点不告诉妈妈不是因为她特别懂事、坚强,而是怕妈妈因此训斥她。“嗯。她妈妈这种做法是不对的。”至于怎么不对,女儿没有说,大概还说不清楚。

一路上,我们一直在探讨教育问题,回到家,感觉还没尽兴,就坐下来继续聊。女儿一边吃蛋糕一边说:“大阿姨可能还要生一个小孩。”女儿冒出的这句话让我很是奇怪。“为什么呀?我可从来没有听说。”“大阿姨说要让点点学会分享。”“哦,是这个原因啊。”好像这个理由有点牵强,我心里默想着。“大阿姨还多次对点点说,等点点的阿姨生了小弟弟,要点点把好东西分一半给他,点点说不愿意。”“阿姨这样说的初衷是好的,但其实不一定妥当。小孩子相对来说都比较自私,谁会愿意让别人来分享自己的好东西呢?她这样说只会让点点对还未出生的小弟弟产生排斥心理,觉得小弟弟生出来就是为了跟自己抢东西的。”女儿很赞同:“她完全可以在生活中让点点学会与人分享,而不是在嘴上说。”说着女儿挖了一勺蛋糕伸到我的嘴边,我稍稍犹豫了一下,随即张开了嘴。“妈妈接受孩子的食物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。”我品尝着美味的蛋糕,若有所思地说,“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:‘妈妈不吃,宝宝多吃点。’让孩子误以为大人都是不喜欢吃好东西的,而自己享受美味则是理所应当的。当孩子把食物给家长的时候,家长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接受,不必觉得有什么不对。这样做其实就是在引导孩子与人分享。只有让孩子形成这样的习惯,他才不会变得自私。”女儿听得心悦诚服,又挖了一勺蛋糕递给我……

这一次聊了很多,感觉女儿的思想有了一定的深度。能这样敞开心扉痛痛快快聊一聊,对我们母女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:我有机会知道女儿在想什么,女儿也能从我的话语中得到启发,两全其美。

小溪(游客)总算又看到你的身影,真羡慕你们母女。
以下为新芝影的回复:
惭愧,没能持之以恒。谢谢你还记得我!
个人主页 | 引用 | 返回 | 删除 | 回复
一苇(游客)好妈妈,好女儿。
以下为新芝影的回复:
女儿说我不会教育呢,看了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》后,感到愧对女儿,教育很不到位,真恨不得重新来过。一直想:以后有了外孙,一定要像模像样地教育他,科学育儿,而不仅仅是“养大”他,呵呵。
个人主页 | 引用 | 返回 | 删除 | 回复
发表评论:
天涯博客欢迎您!